最高法:严惩制假售假、碰瓷等违法犯罪

“运用法治手段治理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让虚假陈述者付出代价、制假售假者受到惩处、碰瓷者落入法网,让诚实守信者受到激励,促进诚信社会建设。”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报告时说。

  周强表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2020年,各级法院审理各类合同纠纷案件886万件,切实保护诚实守信一方合法权益,弘扬“言而有信”“有约必践”的合同精神。保护“货真价实”,惩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严惩网络欺诈、假借“以房养老”坑害老年人等违法犯罪。严惩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该入刑的入刑,当赔偿的赔偿。

对于社会关注的碰瓷行为、网络抄袭等失信行为,周强说,各级法院严惩碰瓷犯罪,将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碰瓷团伙绳之以法。同时,各级法院审理手机应用流量劫持案,惩治网络流量造假。开放司法区块链,支持著作权人上传作品,预防和惩治网络抄袭。严惩虚假诉讼行为。坚持惩戒失信与褒奖诚信并重,建立失信修复机制,区分失信与经营风险,探索个人破产制度,为诚信的创业失利者提供重生机会。

此外,在着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方面,报告提到,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深化执行改革,努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党委领导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不断完善。网络查控案件、网络拍卖成交金额均大幅增长。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全国法院受理执行案件1059.2万件,执结995.8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9万亿元。

文章来自:信用中国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主办单位:企业诚信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招标投标网优秀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2017-2023  备案号:京ICP备19032459号-1